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文化发展委员会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的美育(艺术)素质测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美育教育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严格执行教育部 2022 年版相关《课程标准》。紧密结合当代青少年成长发育特点,通过美育素质测评启发和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感悟生活之美、艺术之美、心灵之美、和谐博爱之美、中华文化之美、世界文明之美,培养广大青少年心灵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小培养孩子们爱学习、爱劳动、爱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广大青少年发自内心的“爱”,用“热爱”培养“热爱”,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培养孩子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青少年教育回归社会、服务于社会,着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青少年美育素质测评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素质、科学素质、体育素质、艺术素质【美术素质、音乐素质、戏剧(含戏曲)素质、舞蹈素质、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劳动技能(社会实践)等主要内容。
青少年美育素质测评是通过测评活动的形式对学生的艺术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行测试和检验,将测评与学习、教育、美育联系在一起,达到以测促学、以测促教、普及美育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青少年美育素质测评是推动青少年美育改革、创新、发展,形成完整的美育素质“学、考、评、演(展 )”全过程监测、记录、评价的完整体系。
政策环境推动美育教学体制向科学、规范转变,突破传统“标准化”艺术教育模式,艺术融合科技体育、劳动等学科,综合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审美情趣、创意表达的能力,使“传统艺术应试教育”向“综合素养能力教育”的质变。
青少年美育素质测评”基于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研发“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三位一体的评价总纲,构建青少年的人生成长档案。开展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的高水准测评工作,助推美育发展,最终助力新时代素质教育评价改革。(展 )”全过程监测、记录、评价的完整体系。
将在“丰富青少年科学、艺术、体育等知识与技能”、“提升青少年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塑造积极、阳光、个性”等多个方面让青少年获益。提高学习兴趣,构建学科自信,取得测评等级证书,获得推优资格。测评全周期明确自我定位,了解自身优势,补足短板。以测评为契机,高效提升综合素质。
聚焦学校及教育机构实际情况,定制化师培课程,助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提高美育教师专业素养,促进美育教育体系规范性。
围绕学校及教育机构建设美育学科特色发展项目,组织特色活动,开展特色课程,“以测促改、以测促学”建立地区测评示范单位,提升学校美育学术水平,打造区域市场美育特色品牌优势,带动招生,精准引流。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艺术素质测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及教育现代化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并将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规定,要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 、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 质测评 , 将测评结果纳入初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客观公正评价。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指出,建立中小学艺术教育测评制度,是检验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是改进和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狠抓落实。要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步骤,探索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2020年继续完善学校美育评价机制,将美育纳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将中小学校美育工作纳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检测体系和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和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启动并稳步推进美育中考改革试点。继续完善、学校、社会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美育发展,进一步激发“师生家校社”五大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增添了内生动力。
2023年12月20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在引领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浸润”的作用,浸润在德育中形成了“心灵之美”、浸润在智育中形成了“科学之美”、浸润在体育中形成了“运动之美”、浸润在劳育中形成了“劳动之美”。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美育与其他“四育”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对于引领青少年全面发展,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至关重要。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及《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 [2014]1号)、《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教体艺(2015)5号)等文件精神,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经研究,并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报备公示后决定开展青少年儿童艺术素质测评工作。
由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的有关艺术素质测评团体标准已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公示。查询网址:www.sac.gov.cn
青少年综合艺术素质评价 | 传统考级 |
国家认可,权威首发,资源稀缺 | 国家整顿,市场混乱,考级单位鱼龙混杂,家长难分辨,权 威性不足 |
教育部已将素质教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所以持有青少年素质测评证书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参考使用,与教育部素质教育相关文件精神高度吻合 | 违背教育部素质教育相关文件精神 |
既可以在社会机构中组织开展,又可以进入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并可以作为学生素质水平测评的依据 | 只能在社会机构中组织开展 |
机构可覆盖科学、艺术、体育、劳动等专业的考点设置 | 单项目考级 |